《设计心理学》读书笔记1
趁着闲暇有空,读书自然是极好的。最近开始在阅读《设计心里学1》,想将其中的精华摘抄出来,一来便于日后回顾思考,二来也可以趁机养成一个习惯,开始记录自己的读书笔记。《设计心理学》一系列书,最大的特点便是作者的阐述,总是能把问题阐述得很是透彻,让人顿悟这产品设计与心理学结合的重要性。
出现问题时,不要妄加批评,除非我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说来惭愧,我是一个比较偏执的人,总是喜欢以自己的认知去评判事物,以前接触的东西比较浅显,这种判断问题的方式便不是那么容易出错。但近年来,随着自己在工作上的前进,遇到的问题可谓也是愈加复杂,于是我那种自以为是的判断便时常会打自己的脸了。所以摘抄原文中的这句话:出现问题时,不要妄加批评,除非我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。或许,等我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,我或者就不会批评了,而是理解问题出现的合理性,又或许,我真的能够去改善,去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。
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,只不过这种沟通要靠产品来体现。
这是一种相互理解,设计者要做到让用户理解你的设计,通过产品来与你沟通,而不是让用户沮丧,觉得难以理解。
当物品上必须贴有使用说明时,诸如“由此推开”、“由此插入”、“请事先切断电源”,就表明该物品的设计很糟糕。
好的设计,让人一眼明白,好的设计,让人易于使用,好的设计,功能不言自明。
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产品为人所用。
为人所用的产品要求我们在艺术美、可靠性、安全性、易用性、成本和功能做到平衡,而不是任意牺牲其中任何一项。
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储存于外部世界,而非人的头脑中。
“人的大脑是一个设计精妙、用于理解外部世界的器官,只需要提供一丝线索,大脑便会理解开始工作,对外部世界进行解释和理解。”
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原则:可视性——自然设计。
“注重可视性,给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线索,让用户得到操作动作的反馈。”
“控制与被控制之间建立良好的自然匹配关系。”
“只有当产品功能的可视性高,控制器和显示器的设计也自然匹配,产品才会方便好用。”
“要做到自然匹配不容易,但这对设计来说却非常关键。”
“自然匹配是指利用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理念,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”
对因果关系的错误推导是众多迷思产生的根本原因。
当我们用正确的用户不能理解的流程去设计的时候,用户会用自己的心理模型去理解你的设计,往往会得出错误的操作结果。
向用户提供反馈
向用户提供信息,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。